查看原文
其他

最美楚辞,最美植物。

2016-10-27 美育课堂 名师楼






余既滋兰之九畹兮,

又树蕙之百亩。

畦留夷与揭车兮,

杂杜衡与芳芷。


楚辞·离骚


香草美人,英雄愁绪,无不是人与自然的缠绵。


战国时代,楚人屈原以辞赋表现楚地的方言声韵、人情风物。一时间,楚地(今湖南、湖北一代)之歌风行以极,人们“皆书楚语,作楚声,纪楚地,名楚物”。


香草香木是《楚辞》中的主角,秋兰、兰芷、杜衡、蕙、杜若、荷,申椒、菌桂、薛荔、葛、辛夷。山川草木,被辞人用来表情寓志,比兴托物。


《楚辞》简直就是东方植物美学的集大成者。值得想一想的是,屈原、宋玉,以及受《楚辞》影响至深的汉赋大家,他们并不是植物学家,何以对名目繁多的植物有着如此丰富、细腻的了解、感知?大约是常相伴兮,长相知。


相比今人,古人对自然万物中之草木有着深深的敬畏、崇拜。日常生活,草木为伴。人们相信草木具有祀神悦神、驱邪祛毒、治病健身的神奇力量。古代楚地是巫人聚居之地,植物文化与巫文化有着天然关联。祝辞咒语和植物药物正是巫师的两种工具。在一些仪式中,“浴兰汤兮沐芳”,就是说要用兰、蕙、芷…这些地草洁身,熏烧香草木以示虔诚,接着用“椒酒”、“桂朵”、“精米”…迎神、悦神。


今天《楚辞》中的植物有的已经消失,有的换作他名,依然陪伴着我们。它们或陌生,或熟悉,或久违。让屈原笔下的香草花木穿越时空吧~






木兰

(Magnolia denudata Desr.)



古又名:兰

今名:玉兰;木莲

科别:木兰科


木兰科植物,大多花色鲜艳,香气浓郁,特别是木兰属、木莲属、含笑花属。因其“花香如兰似杜”,也称为“木兰”、“杜兰”或“林兰”,但古人并未明言“木兰”有哪些确切品种。


古代文学作品中,兰桂常常一起提到,象征君子志行。“木兰”类的木材肌理细腻,加工性质好,可制作各种器物。



留夷

(Paeonia lactiflora Pall)



今名:芍药

科别:牡丹科


芍药初夏开花,有红、白、紫等颜色,以白色花最为常见。唐宋以后,御花园、寺院、庭院等多栽植为观赏花卉,扬州芍药更是艳冠天下。古时男女惜别时常互赠此花,因此芍药又名“将离”。



(Bupleurum)



今名:柴胡

科别:伞形花科


古人相信吃此草可以“死而复生”。柴胡的植株成年硬化后,可以供作柴薪,而根名就叫“柴胡”。


柴胡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山坡地上,不耐水浸。所以《战国策》说:“今求柴胡、桔梗于沮泽,则累世不得一焉。”在水草聚生的湿地上想要找到柴胡、桔梗等植物,当然如缘木求鱼般不可能了。



藑茅

(Convolvulaceae)



今名:旋花

科别:旋花科


“藑茅”(qióng máo),今名旋花。此种植物共有25种,本种分布最广,是大陆中原地区常见的植物。“生于泽中,今处处有之”。“藑”同“琼”,“藑茅”是指美玉一般的茅草。茅草可以用于占卜或供祭,地位如美玉般尊贵,故称藑茅。



(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.)



古又名:申椒

今名:花椒

科别:芸香科


申椒,今名花椒。全株均具香味,至今果实仍是重要的食品调味料。《楚辞》取之为香木。花椒种子在古代也常用于泡酒,除具特殊香味外,也有辟邪驱毒的作用。花椒植株每每结实累累,子多而香,极易繁衍,古人多用于比喻子孙满堂。


汉代称皇后为“椒房”,西汉未央宫皇后的居所叫椒室,亦取“蔓延盈升”的吉兆。用椒和泥涂墙,有满室温暖之意。比如长乐宫内,就有椒房殿。后来泛指后妃居住的宫室。



(Garlic)



今名:大蒜

科别:百合科


《离骚》中将大蒜与肉桂、蕙等香木、香草并提,大蒜在此也应该属香草范畴。大蒜自古即用于去除鱼肉的腥膻味,并可为食物增加香味,视为香草实至名归。



(Nelumbo nucifera)



古又名:芙蓉;芙蕖

今名:荷

科别:莲科


《离骚》“制芰荷以为衣兮,集芙蓉以为裳“。“荷”指的是挺立在水面上的荷叶,“芙蓉”则为荷花。荷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,中国栽培荷花的历史相当悠久。有文字记载的人工栽培荷花,最早应为春秋战国时代。吴王夫差为西施修建“玩花池”,池中栽种的就是荷花。



扶桑

(Hibiscus rosa-sinensis Linn.)



古又名:若木

今名:扶桑;朱瑾

科别:槿葵科


扶桑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,古人视扶桑为神木,长在日出之处。日本又称为扶桑国,也是日出之国的意思。


扶桑花朝开暮合,古时又以红花为多,因此又称“朱瑾”。重瓣者艳丽殷虹,形似牡丹,称为“朱槿牡丹”。



(Bambusoideae)



今名:刚竹;桂竹

科别:禾本科


有文字记载之前,人类就已开始利用竹类。殷周时代的先民用竹竿制箭矢、造竹简,并编制竹器。晋代开始用竹子造纸,东晋军事家陶侃用竹子造船,距今都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。苏东坡说,“食者竹”,说的是以竹为食的文化。苏轼的另一首诗说,“可使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医。”



10 浮萍

(Lemna minor)



古又名:萍

今名:浮萍

科别:浮萍科


《九怀·尊嘉》章中,作者王褒哀叹自己就像失根浮萍一样,到处漂游。唐代李颀诗云:“问家何所有,生事如浮萍”,也是用浮萍来寄寓无法安定的心境。白居易《答微之》,“与君相遇知何处,两叶浮萍大海中”,形容两人见面之难,就像漂荡在浩瀚大海中的两片浮萍一样,表达出身不由己的无奈。



11 

( Morus alba L.)



今名:桑

科别:桑科


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善用桑树。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,人们已经开始种桑养蚕。蚕丝用于制衣,桑葚用以济饥。桑材可制作弓弩、车具,幼枝还可充作薪柴,可以说衣、食、住、行几乎唯桑树是赖。



12 

(Artimisia indicaWilld)



今名:野艾;五月艾

科别:菊科


“艾”又名医草、冰台、黄草、艾蒿,自古即为有名的医用本草。《楚辞》中提到的艾多是作为香草的反衬,例如“户服艾以盈要兮,谓幽兰其不可佩”,用香草“兰”来对比“艾”。可见上述诗文中所指的“艾”并非真正的艾,而是艾属中到处蔓生,形成杂草的野艾等。



13 马兰

(Kalimeris indicus)



今名:马兰

科别:菊科


马兰长生在潮湿的土壤或水泽旁、路旁、田野及山坡上,未开花的植株外表类似泽兰,叶揉之无香味。古人甚至认为其味甚臭。加上马兰到处可见,有时还会侵入农地,有诗人视之为恶草。



14 

( Castanea mollisimaBlume)



今名:板栗

科别:壳斗科


古代栗类到处可见,有农业活动之前,原始人类均采集栗类坚果供食。此即《庄子》所云,“古者兽多民少,皆巢居以避之。昼食橡栗,暮栖树上。”可见栗类在人类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。



15 苦桃

( Prunus davidiana(Carr.)Franch.)



今名:山桃;毛桃

科别:蔷薇科


桃原产中国,栽培历史悠久,后来传布到世界各地。经过长期栽植,全世界有三千多个桃的品种,中国境内也有三百多个。古今种桃的目的,主要是收成果实。当春季,桃花如云,烂漫芳菲,“有红、白、粉红、深粉红之殊”,长期以来也发展出许多观花品种,单瓣、重瓣兼而有之。



16 

(Oryza sativa L.)



今名:稻

科别:禾本科


中国的稻米栽培起源自华南热带地区,而后逐渐向四周。一九七三年出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,发现大量稻壳。可见在七千年以前,华中、华南地区已有大面积稻米栽培。稻也是古代祭典中的主要祭品。



17 

(Triticum aestivum L.)



今名:麦

科别:禾本科


穱( zhuō),今名麦。中国的谷类,大多以“禾”为部首,如黍、稷、稻等,而小麦古名为“来”,可推断其为外来植物。远在石器时代,埃及与希伯来人开始种植小麦。中国是由边疆地区大量传入中原,时间可能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。



18 

(Marsilea quadrifoliaL.)



今名:田字草

科别:苹科


古人“苹”和“浮萍”不分,说“粗大者,谓之苹,小者曰浮萍”,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植物。苹即今之田字草,根茎固定在水中泥地上,随后即挺立在水面上,植株不会随水流移动。浮萍则不然,叶面下的根较短,不得不漂浮在水面上。



19 三秀

(Ganoderma lucidum(Leyss.ex Fr.)Karst)



古又名:芝

今名:灵芝;赤芝

科别:多孔菌科


灵芝,一岁三华,一年三秀,瑞草也。芝草一年生三花,所以“三秀”即灵芝。古代以灵芝为香草,说“与善人居,如入兰芷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”。《楚辞》也视灵芝为香草,且不带有神异色彩。



20 石兰

( Dendrobium nobileLindl.)



今名:石斛;金钗石斛

科别:兰科


石兰系指生长在岩石上的兰花,即今日所称的石斛。石斛种类很多,全世界约有九十多种,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。产地包括亚洲、澳洲、及太平洋群岛,许多种类已成为重要的观赏植物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说“其茎状如金钗”,金钗石斛就是因此而得名。



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整理:名师楼编辑部



全民美育

名师楼是多元的文化艺术场域,集合了美好的希望与乐趣,我们通过传家课堂、创想课堂、少年人文研习、沙龙、读书会、国际游学等展现和诠释传统文化、应用艺术与生活美学。这里是一个提供由心灵至专业知识的多元学习中心,一个汇集学术交流、设计创意的跨界交流平台。


合作 | 投稿 | 发布 请留言

欢迎分享朋友圈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